一.導師簡介
潘豪博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特聘研究員、博導,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青年項目。2015年和2020年分別獲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士和博士學位,2021年至2024年分別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潘豪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為介電鐵電材料的多級結構設計和多尺度調控,致力于開發(fā)高性能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并探索它們在儲能換能、邏輯存儲、傳感等領域的應用。目前共發(fā)表學術論文約40篇,其中16篇以第一/通訊作者身份(含共同一作/通訊)發(fā)表于Science (2篇),Nature Materials, Advanced Material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等高水平學術期刊;總計被引用3000余次(單篇最高被引800余次),成果入選2019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擔任National Science Open, Rare Metals, Science China Materials等期刊青年編委。獲202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三完成人),Chorafas青年研究獎,中國硅酸鹽學會優(yōu)秀博士論文,北京市優(yōu)秀畢業(yè)生,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獎”等榮譽。課題組立足深圳,與本部南北聯(lián)動,與國內外頂級高校和研究所密切合作,在電子信息材料研究領域不斷取得新的創(chuàng)新性進展。
個人主頁:https://sam.pkusz.edu.cn/info/1027/1907.htm
二.研究方向
申請人將從事電子信息材料與器件、介電鐵電陶瓷與薄膜等方向的開創(chuàng)性研究工作,擬研究內容包括但不限于:
1、氧化物功能陶瓷、薄膜、異質結與器件;
2、電介質(鐵電,反鐵電,弛豫鐵電)材料與物理;
3、高儲能密度電介質電容,電致應變材料,鐵電微納器件等;
4、新興材料研發(fā) (高熵材料,無序材料,多場耦合材料);
5、機器學習算法與理論計算輔助的電子信息材料設計;
歡迎申請人就以上課題或其他感興趣的課題來信進行交流討論。
三.應聘條件及待遇
1、品行優(yōu)良,誠實正派,嚴謹踏實,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
2、已取得博士學位或近期能順利答辯獲得博士學位;
3、具有材料、物理、化學、微電子等相關專業(yè)背景,具有薄膜外延沉積、鐵電壓電材料研究經(jīng)驗者,或在研究領域發(fā)表過高水平SCI學術論文者優(yōu)先;
4、具有較強的獨立工作能力和一定的項目管理能力;
5、具有良好的英文讀寫與溝通能力;
6、符合北京大學博士后的招收條件。
單位和課題組將為博士后研究員提供良好的辦公場所、軟硬件設施、科研項目等支持。課題組將為博士后學者提供良好的個人職業(yè)發(fā)展機遇,出站后可協(xié)助推薦國內外優(yōu)秀科研機構和創(chuàng)新企業(yè)的相關職位。單位將為博士后學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根據(jù)資歷和個人學術情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
1、北京大學博士后基本工資12萬元/年,享受學校相關住房優(yōu)惠政策;
2、在站期間享受深圳市財政生活補貼18-30萬/年;
3、工資體系之外的學校各類科研獎勵政策和科研績效;
4、出站后留深工作的,符合條件者可申請36萬元的留深生活資助和60萬元科研資助;
5、在站期間可按照相關規(guī)定,申請國家、省、市類項目等,比如“博新計劃”;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博雅”博士后項目(50萬元/年,資助期限2年,詳見https://news.pkusz.edu.cn/info/1002/6952.htm )等。
四.應聘材料及聯(lián)系方式
1、個人簡歷(包括教育背景、工作簡歷、科研成果等);
2、能反映本人學術水平的有關材料,如:代表性論文、獲獎情況等;
3、未來研究計劃(500字內);
4、提供本領域專家推薦信1-2封(其中一封為本人導師,可延后提供)。
請將上述材料發(fā)送至panh@pku.edu.cn,郵件主題請注明:“姓名-職位申請”,博士后申請請注明預計入職時間。
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www.pkusz.edu.cn/info/1055/5610.htm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