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研究所主要研究1840年至1949年間的中國政治、外交、經濟、思想、文化、社會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qū)的歷史,學科設置齊整,研究范圍涉及近代中國各主要階段和領域,設有晚清史、中華民國史、近代中外關系史、近代經濟史、近代思想史、近代社會史、革命史、臺灣史、抗日戰(zhàn)爭史、近代通史、近代文化史、近代史史料學等12個研究室,主辦《近代史研究》《抗日戰(zhàn)爭研究》《臺灣歷史研究》《近代史資料》、Journal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等學術刊物。
根據《全國博士后管委會辦公室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關于開展2024年度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以下簡稱國資計劃,該計劃含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和博士后科研業(yè)績評估考核資助申報工作的通知》(博管辦〔2024〕32號)及《關于做好我院2024年博士后招收及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社科〔2024〕26號)要求,現(xiàn)就我單位開展2024年博士后招收工作通知如下:
一、招收類型
1.國資計劃博士后
2.與工作站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后
二、進站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含中國港澳臺地區(qū)居民),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具備良好思想品德。
2.198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獲得博士學位不超過3年。
3.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較突出的科研潛力和工作業(yè)績,無科研失信情況。
4.擬進站的獲選國資計劃人員須在獲選通知印發(fā)之日起3個月內辦理進站手續(xù)。擬進站的申請人須提交學位證明。已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的申請人須提供博士學位證和畢業(yè)證。暫未獲得博士學位證書的應屆博士畢業(yè)生須提供學生證、博士學位論文答辯決議書或博士學位論文預答辯通知書,或提供學校學位主管部門或所在院系出具的相關證明。以上材料均須上傳原件掃描件。
在滿足上述基本條件的前提下,不同類別博士后申請人還應滿足以下條件:
1.國資計劃博士后
①申請人員須脫產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將人事關系(含人事、工資關系及人事檔案)轉入本所。
②獲選人社部“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
2.與工作站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后
以科研工作站招收通知為準。
三、申報流程
1.申請人于3月19日前提交電子版《2024年度申請進站人員情況表》(見附件)、簡歷、學位論文或摘要、代表作。
2.根據招收條件要求,流動站審查申請人資格。
3.3月27日前,流動站通知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參加面試,面試時間另行通知。
4.3月28-31日組織面試通過者申報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
四、招收方向及合作導師
晚清史方向(馬忠文導師)
中國近代政治史方向(夏春濤導師)
中國近代思想史方向(鄒小站導師)
中華民國史方向(金以林導師)
中國近代中外關系史方向1(陳開科導師)
中國近代中外關系史方向2(戴東陽導師)
中國近代中外關系史方向3(葛夫平導師)
中國近代中外關系史方向4(侯中軍導師)
臺灣史方向(褚靜濤導師)
抗日戰(zhàn)爭史方向(卞修躍導師)
五、支持保障
1.博士后日常經費由國家按照相應檔次資助標準撥付。A檔為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簡稱博新計劃),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28萬元;B檔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8萬元;C檔資助標準為每人每年12萬元。
2.博士后出站前申報科研業(yè)績評估考核資助,國家擇優(yōu)予以一次性資助。
3.我院配套不低于國家資助標準的博士后創(chuàng)新項目科研經費資助,并安排獨立博士后公寓。
六、聯(lián)系人及聯(lián)系方式
席老師:010-87420917;15726654128
電子郵箱:xiwr@cass.org.cn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
2024年3月6日
信息來源于網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jds.cass.cn/bsgk/bshldz/202403/t20240306_5737205.shtml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