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綜合性大學,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學校始建于1946年,196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大學,1984年成為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學之一,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雙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為吸引匯聚國內外優(yōu)秀青年學者來吉林大學從事科學研究,支持青年學者進行學術探索和科研創(chuàng)新,培育一支發(fā)展?jié)摿、內生動力足、?chuàng)新活力強的青年人才隊伍,學校于2020年啟動“鼎新學者”支持計劃。
2024年哲學社會學院積極響應學校人才培養(yǎng)計劃政策,現(xiàn)協(xié)同啟動“鼎新學者”支持計劃,面向全球招募。
PART01 學院簡介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組建于1995年,是在1958年建立的原哲學系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迄今已有60余年的辦學歷史。在幾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哲學社會學院造就了自己的核心理念:“為人為學其道一也”,沉淀形成了自己的學術傳統(tǒng)和治學風格。學院設有哲學系、社會學系、勞動與社會保障系、心理學系。在師資人才方面,哲學社會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著名的學科帶頭人和國內學術界有影響的教學科研骨干,F(xiàn)有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1人、國字號人才8人。在科學研究方面,近5年來,在《中國社會科學》等高水平期刊發(fā)表論文5篇,獲立國家社科基金重大目5項、重點項目6項。
PART02 薪酬待遇
1.薪酬稅前30萬+/年,按月發(fā)放,支持兩年,同時,在站期間的科研成果享受學?蒲歇剟睢
2.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
3.可租住精裝修博士后公寓;享受采暖補貼、健康體檢。
4.享受教職工子女入學、入托政策。
5.可申請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資助。
6.期滿出站可以按照人才引進方式申請學校相應崗位。
7.在站期間可以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科研項目。
8.在站期間可以申報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博士后創(chuàng)新人才支持計劃、國家資助博士后研究人員計劃(B、C檔)、博士后國(境)外交流項目。
9.在站期間可以申報吉林省博士后研究人員擇優(yōu)資助項目、成果轉化落地項目等,出站入職學校崗位可申請吉林省留吉人才資助項目。
PART03 申報條件
申請人除應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身心健康,恪守高?蒲泄ぷ魅藛T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等基本條件外,還應具備以下條件:
1.年齡35周歲及以下。
2.專業(yè)為哲學、社會學、社會工作、社會政策、社會心理學等。
3.獲博士學位一般不超過3年,應屆博士畢業(yè)生優(yōu)先。
4.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已取得一定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PART04 申報渠道
全年隨時申報,定期評審,全年預計評審四輪次。
第一批次申報截止時間4月15日。
第二批次申報截止時間5月20日。
第三批次、第四批次時間待定。
PART05申報及評審
準備以下材料,按提示要求填寫相關申報信息、上傳相關證明材料。所需材料如下:
1.身份材料。已獲得博士學位的申請人須上傳博士學位證、畢業(yè)證掃描件;應屆博士畢業(yè)生須上傳學生證及所在學院出具的滿足申請博士學位成果要求的證明掃描件。
2.學術及科研成果材料。
1)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掃描件,要求上傳送審版本,論文中不得出現(xiàn)申請人姓名、導師姓名、單位名稱等暴露個人信息的相關內容。
2)代表申請人最高學術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論文、專著、專利或獎勵等,可以從以上類型材料中任選,但總數(shù)不超過3個。其中:論文提供全文,專著提供封面、目錄和摘要,專利或獎勵提供證書掃描件。
3.推薦信2封。包括博士導師推薦信及同行專家推薦信。
申報截止后,學校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評審,評審主要考查學術水平、科研能力、發(fā)展?jié)摿,擬開展研究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及對所屬學科領域的推動作用等。
PART06申報網(wǎng)址
https://careers.jlu.edu.cn/
(建議用電腦端瀏覽器打開填寫)
PART07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張心耀
電話:0431-85168727
郵箱:zhangxinyao@jlu.edu.cn
信息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變更請以原發(fā)布者為準。
來源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DCwmgp6HD95mnJeUkG-eKQ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