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興談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問題
蔡曉紅談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問題
周建平談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問題
“國家實驗室評估的時候有一個‘末位淘汰’制,這個造成的問題很嚴重。”3月6日上午,在科技界小組討論上,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動物所研究員張德興舉手示意主持人后,將話筒移到自己面前,談起了國家實驗室評估中的問題。
長期以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評估體系包括成果、人才、國際合作、對外開放等指標,根據專家評議和打分,對成績排名最后的實行末位淘汰。
“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目的是強化基礎研究,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我們要想清楚,我們到底是要淘汰,還是要支持實驗室的建設。”張德興說。
張德興話音剛落,坐在他斜對面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員黃力有些按捺不住了:“感謝張委員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說著,黃力回憶起了一位從事地學研究的科學家朋友的“慘痛經歷”。
“有一個實驗室主任,因為評估排在末位,就跑到主管部門那里去問‘為什么要把我的實驗室摘牌’,結果管理部門說‘因為你排在最后一位’,除了這個之外,沒有別的理由。就在那次評估的前一年,這個實驗室還被評為‘優(yōu)’。”黃力說。
在場的一些政協委員放下手中的筆,抬起頭看著黃力,安靜地聽著他把這段經歷講下去。
“這個實驗室主任很感慨,她告訴我‘我們已經把科研成果和熱情寫在了祖國的大地上,可是當我們還在青藏高原上做研究的時候,發(fā)現這邊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牌子被末位淘汰掉了’。”黃力說。
通常,國家管理部門將對優(yōu)秀類和良好類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給予專項經費資助,而較差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將不再列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
黃力說完后,張德興又接過了話題:“很多專家對這樣的評議方法都是很無奈的,現在我們的評議都請不懂的人來評,不懂的話就只能是看SCI論文數量。”
“是啊,一些實驗室排在前面,就是因為比后面的實驗室多發(fā)了幾篇SCI論文。”黃力說。
此時,場上的政協委員們已經三兩聚集,低聲討論起來。
“這樣的評審很粗暴。”一片嗡嗡的討論聲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蔡曉紅提高聲調,吸引了全場的關注,“各個學科的情況差別特別大,有些熱門學科可以發(fā)表很多文章發(fā)表在《自然》《科學》上,經費也多得不得了,但是像地學和我們學科來說,相對來說沒那么容易出引用率非常高的SCI文章,在這種粗暴的評估里,我們肯定永遠都處于劣勢。”
在一片安靜中,蔡曉紅接著說道:“這種評估方式決定了,不管怎么評估,不管我們怎么努力,我們永遠都是在最后。那么,我想問問,是不是就不要這個學科了?”
語畢,會場嗡嗡的討論聲又響了起來。
“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是專家說了算還是管理者說了算。”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辦公廳主任張寧說。
“如果能建立一個獨立的、具有公信力的評估機構,這個問題就好辦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建議。
“淘汰是不得已而為之,更重要的是要鼓勵科學家的積極性,把實驗室建設好。”張德興建議,“該怎樣合理地評估國家重點實驗室?我認為還是要讓同行專家來評議,只有同行專家才能真正了解這個實驗室在做什么,才能權衡它在這個領域的地位和貢獻,而只要實驗室的地位和貢獻非常好,就一定不要用末位淘汰制來淘汰。”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