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除了抗肺結核的特別作用外,還有著對免疫系統(tǒng)有益的非特異性作用,可以幫助抵抗多種其他感染,并常被用于治療膀胱癌。近期不斷有科研人員提出,接種卡介苗或許能保護醫(yī)護人員和其他危險人群免受新冠的侵害。
權威醫(yī)學期刊《柳葉刀》雜志于近日刊發(fā)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世界衛(wèi)生組織、美國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德國波恩大學的通訊文章《對接種卡介苗以減輕COVID-19影響的思考》,表示雖然存在一定的證據證明卡介苗或許有效,但仍需嚴格遵循世衛(wèi)組織的建議:只能在隨機對照試驗中使用卡介苗,來驗證其對減輕新冠影響是否有效。在此驗證有效之前,濫用卡介苗,可能帶來一系列的連鎖負面反應。
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又稱BCG)在1920年代開始大面積推廣,通常用來預防結核。═B),常常為稱作“出生第一針”。它含有一種活性減弱的牛分枝桿菌,是引起結核病的結核分枝桿菌的近親。
通常一種疫苗會引起針對特定病原體的免疫反應,比如抗體可以結合和中和一種病毒,但不能抑制其他類型的病毒。而卡介苗的工作原理是促進骨髓中的免疫系統(tǒng)細胞,這些細胞隨后被釋放出來,增強免疫系統(tǒng)的先天機制,能夠對各種病原體做出反應。
卡介苗能降低新冠風險的說法,最早源自美國紐約理工大學3月上傳在預印本網站medRxiv上的一篇論文,并未經過同行評議。
文章分析 178 個國家數據后發(fā)現,一些從來沒有推廣過卡介苗的國家,如美國、意大利、比利時和荷蘭等,新冠發(fā)病率高于普及卡介苗的低收入國家。此外,若普及時間較晚(如伊朗),新冠死亡率也偏高。
隨后,國際上陸續(xù)有與卡介苗相關的新冠臨床試驗跟進。
3月27日,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宣布將啟動一項臨床試驗,檢驗醫(yī)護工作者接種卡介苗后能否受到保護。3月31日,荷蘭也在國際臨床試驗網站上招募志愿接種卡介苗的醫(yī)護人員。
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4月14日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回應了近期一些國家稱打卡介苗可以減少得新冠肺炎的可能性的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表示,國外有這個傳聞,卡介苗實際是兒童計劃免疫的疫苗,在我們國家應用的面還是比較廣的,但是目前我們沒有看到確切的研究數據來支持這個說法。
《柳葉刀》的通訊表示,隨機對照試驗確實證明:卡介苗的免疫調節(jié)特性可以預防呼吸道感染。在高死亡率的幾內亞比紹,丹麥版的卡介苗(編注:也是歐洲最常用的版本)將新生兒全因死亡率降低了38%(95%CI 17-54),這主要是因為肺炎和敗血癥的死亡人數減少了。在南非,丹麥版卡介苗將青少年的呼吸道感染減少了73%(95%CI 39-88)。
SARS-CoV-2是正鏈RNA病毒,在對照試驗中,已證明卡介苗能夠降低具有該結構的其他病毒的感染嚴重性。例如,在荷蘭的志愿者試驗中,卡介苗將黃熱病疫苗的病毒血癥減少了71%(95%CI 6–91)。在兩項針對小鼠的研究中,它顯著降低了門果病毒(腦心肌炎病毒)感染的嚴重性。
該通訊稱,現在人們已經了解了卡介苗有益脫靶效應的許多機制?ń槊绾推渌恍┗钜呙缈烧T導代謝和表觀遺傳學變化,從而增強對其后感染的先天免疫反應,這一過程稱為訓練免疫(trained immunity)。因此,卡介苗疫苗可能會降低SARS-COV-2暴露后的病毒血癥,從而減輕COVID-19的嚴重程度,并加快患者的恢復速度。
目前,荷蘭和澳大利亞正在進行隨機對照試驗,以評估丹麥版卡介苗是否能降低醫(yī)護人員中COVID-19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NCT04327206,NCT04328441)。此外,日本版卡介苗的可能比丹麥版卡介苗更合適。
在這些試驗完成之前,有必要嚴格遵照世衛(wèi)組織的建議:僅在隨機對照試驗中將卡介苗用于COVID-19的預防。原因有四個:
首先,卡介苗疫苗已經供不應求,不加選擇地使用可能讓高風險地區(qū)的兒童無充足的疫苗接種,使他們無法免受結核病侵襲。
第二,卡介苗是否有效仍是未知數:生態(tài)學研究的結果表明,常規(guī)進行卡介苗免疫的國家中COVID-19確實比較少,但其作為卡介苗有效的證據非常薄弱,因為這些研究基于人群而不是個體的數據,并且容易混淆。而且,幾十年前在兒童時期接種的卡介苗的人群現在不太可繼續(xù)享受其帶來的訓練免疫。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隨后注射的其他疫苗可能會改變卡介苗的有益脫靶效應。
第三,如果卡介苗對COVID-19無效,那么卡介苗接種可能會引起接種者的安全錯覺。
第四,需要在隨機試驗中進行仔細的安全監(jiān)測,以防止卡介苗上調接種者的免疫力會加重一部分本身就有嚴重疾病患者在感染新冠后的重癥程度。
刊發(fā)在《柳葉刀》上的通訊表示,在針對新冠肺炎的特異性疫苗開發(fā)出來之前,如果卡介苗或其他能產生訓練免疫誘作用的導劑的非特異性保護功能能得到證實并且填補這段時間的空白,那么這將是應對COVID-19和未來大流行的重要工具。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