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是個什么組織?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位于馬薩諸塞州的坎布里奇,英文簡寫為AAAS,最初是由一批政治家以及早期的愛國主義學者于1780年所創(chuàng)立的一個獨立的學術研究中心。這里的政治家,大名說出來都是如雷貫耳。有美國第二任總統(tǒng)約翰·亞當斯,有美國獨立之后任馬薩諸塞州州長的詹姆斯·鮑登,還有第一個在《獨立宣言》上簽名、簽的又大又好看、最后其名字因此在英文中成了“簽名”一詞代名詞的政治家約翰·漢考克。
這個組織每年都要選取當代最優(yōu)秀的人才和最具有影響力的領袖成為該院的院士。從1780年起,成為該院院士的人員中:在18世紀,有美國開國總統(tǒng)喬治·華盛頓,有美國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外交家、實業(yè)家和作家本杰明·富蘭克林;在19世紀,有美國內(nèi)戰(zhàn)之前著名的政治家、曾任美國國務卿的丹尼爾·韋伯斯特、美國著名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在20世紀,有著名的科學家埃爾伯特·愛因斯坦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在目前的院士當中,包括約20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60多位普利策獎的獲得者。可以說,該組織幾乎網(wǎng)羅了各界的精英,包括學術界、商界、藝術界和公共事務領域等。截至目前,該院已經(jīng)有4000余位院士。
作為一家獨立的政策研究中心,該院所從事的研究屬于極為廣泛的、跨學科的和長期的政策研究,且主要集中在科學、技術、全球安全,社會政策與美國制度,人文與文化以及教育等領域。
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院士?
依照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長埃米利奧·比奇的話說,該院主要接納“在各自領域以及對世界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
以2008年為例,來自美國20個州和15個國家的共計212位學者、科學家、藝術家以及公共事務領域的領袖入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其年齡從37歲到86歲不等。他們分別來自50余所大學,10余家公司,另外還有博物館、國家實驗室、私人研究機構(gòu)、媒體以及基金會。在2008年的院士中,數(shù)學與物理科學領域有46人;生物科學領域40人;社會科學領域38人;人文與藝術領域44人;公共事務、商業(yè)與管理領域22人。
有意思的是,在2008年,在人文與藝術領域,榮獲院士稱號的人數(shù)為44人,與數(shù)學與物理科學領域的人員相差無幾,比生物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都多,且比公共事務、商業(yè)與管理領域多出了一倍。
若只計算人文類的學者,把純藝術類學科的學者排除在外的話,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接納為院士的人文學科領域的學者人數(shù)為27人,其分布的學科領域為:哲學與宗教研究領域7人;歷史學8人;文學批評(包括語文學)領域10人;文學創(chuàng)作(包括小說、詩歌、短篇小說、非小說類、劇本與影視創(chuàng)作)類2人。當然,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在這里被視為純藝術類的學者,其實有一些也應該屬于人文學科領域的學者,包括視覺藝術、音樂、建筑、雕塑、戲劇、電影、舞蹈等等。如果加上這些人,那么,人文學科的學者將會更多。他們絕大多數(shù)來自美國高校。其中哈佛大學有20名,斯坦福大學有7名,賓夕法尼亞大學有6名。
在人文學科領域,雖然都承認對一個人的成就可以見仁見智,但還必須要承認,對于在當下什么是最好的,誰是最優(yōu)秀的,只要擯棄偏見和固執(zhí)的一己之見,還是會有一個共同的標準。
人文學者用智慧為社會做貢獻
對于人文學科來說,只要不用狹隘的對當下是否“有用”的標準來衡量,人文學者在各自領域中的研究,同樣是對人類、社會乃至世界所做出的貢獻。那么,一旦當上了院士,這些專家、學者,特別是人文學者,除了繼續(xù)各自的學術研究而外,如何為國家和社會服務呢?
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CEO萊斯利·貝洛維茨說,“228年來,我院聚集了來自各方面的頂尖思想家和實踐家們,研究當今緊迫的問題,為當下的問題提供實用的政策。”
由此可見,專家、學者因為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令人驕傲的成績而當選為院士,之后,他們以智囊的方式,從而為國家、社會乃至全世界貢獻自己的知識、才能和智慧。 這應該對當下中國的院士制度產(chǎn)生一定的啟迪作用。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zhuǎn)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