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技師學院機械系4年級學生宋彪獲得省政府獎勵80萬元,并被授予“江蘇大工匠”榮譽稱號。加上此前國家人社部獎勵的30萬元,年僅19歲的宋彪因為出色技能已贏得百萬獎勵,同時直接晉升副教授。
去年10月結束的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首次參賽的宋彪獲得工業(yè)機械裝調項目金牌,并因在所有選手中得分最高獲得大賽唯一最高獎——阿爾伯特·維達爾獎。這是中國選手首次獲得該項大獎;貒螅伪爰捌浣叹殘F隊受到國務院總理的親切接見,并受到國家人社部表彰。
如今的宋彪,已經成為校園“明星”,走在路上常有人要求合影,還有校外“粉絲”專程趕到常州技師學院,只為看看宋彪長啥樣。面對榮譽和掌聲,宋彪很是淡然:“我只是在參賽中執(zhí)行教練部署,盡量把平時訓練水平發(fā)揮出來。決賽是我感覺最輕松的一次比賽,想著結束了可以回家就很開心!”
那一刻的輕松,建立在整整一年、日復一日艱苦打磨技術的基礎上。備賽中的宋彪曾整整一年沒回家。他的教練、常州技師學院機械系老師杭明峰、戴文博認為,也許從技能素質而言,宋彪不是所有集訓隊員中最出色的,但他最能吃苦。這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工業(yè)機械裝調,是現(xiàn)代智能制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世界技能大賽中對選手能力挑戰(zhàn)最大的一個項目。常州技師學院副院長陳立群介紹,這個項目包含鉗工、焊工、車工、電工、計算機編程、工業(yè)裝配等多項技能,需要選手樣樣精通、全面發(fā)展。宋彪動手能力強,悟性也高,能夠吃透專家團隊傳授的技巧,每天進行艱苦訓練,取得好成績,跟這些是分不開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被問及獲得世界大獎的根本原因,宋彪脫口而出。上初中時,宋彪的文化課不突出,中考沒能考上理想的中學。在工廠打工的父親堅信“學門技術到哪兒都有飯吃”,給兒子報了常州技師學院機械系。“以前不知道自己的動手能力這么強,到技校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有這方面天賦,學習越來越自信。”宋彪說,因為喜歡,課余時間自己常守在車間琢磨產品設計,平時訓練也比別人花更多時間,每每取得一點進步都很有成就感。
獲獎之后的宋彪開始新的生活,目前正苦學德語,準備一年后赴德國留學。“他的技能水平已達到一定高度,但在對智能制造產品的認識、專業(yè)理論水平等方面還需要補課。小伙子心態(tài)很好,學習勁頭仍然十足。”陳立群欣慰地說。
宋彪也以自己的經歷寄語同齡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即髮W不是唯一出路,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努力鉆研,付出總會有回報。”
宋彪獲大獎,給了常州技師學院學生們莫大激勵。“宋彪拿到世界大獎,很了不起!以前,我們讀技校的同學對比大學生難免有點自卑,現(xiàn)在想通了——好好學技術,以后并不比考大學差。”宋彪同學張維鈺說。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