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ature Immunology (《自然-免疫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中國免疫學雜志(英文版)》)聯合舉辦的首個學術會議——“炎癥,壓力與免疫”,于本月17日在安徽合肥正式開幕,這是自然出版集團(NPG)今年在中國召開的第二場國際學術會議。中國正逐漸成為Natureconferences(《自然》學術會議)的主要舉辦地,今年共有五場《自然》學術會議在中國舉辦。
NPG在中國的首個國際學術會議始于2011年。當時由Nature Genetics(《自然-遺傳學》雜志)與安徽醫(yī)科大學在合肥共同主辦了“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國際論壇”,以推動該研究從發(fā)現更多的致病基因變異體走向潛在的臨床應用。在2011年及此后的兩年中,NPG每年在中國僅有一場國際學術會議。到了2014年,已有四場《自然》學術會議以中國作為舉辦地。
《自然》執(zhí)行主編暨自然出版集團大中華地區(qū)總監(jiān)尼克•坎貝爾(Nick Campbell)博士說:“與中國日益激增的科研論文一樣,我們和中國科研機構聯合舉辦的《自然》學術會議數量也在不斷增多,這同樣體現了中國對全球科研的貢獻。這些高品質的高端國際會議讓中國科研人員能有機會與世界頂尖學者會面,并在一些最熱門的研究領域展開學術探討與合作。”
《自然》學術會議以其廣泛的話題覆蓋面和及時性聞名于國際科學界。憑借專業(yè)的知識和網絡,《自然》學術會議能精選出熱門的話題并邀請國際一流科學家參會討論,從而成功推動和促進了各國科學家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此次會議為期三天,由Nature Immunology和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兩刊與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免疫學會聯合舉辦。來自中國、美國、瑞士、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愛爾蘭和英國等國的科學家就炎癥和體內平衡,以及有前景的治療干預手段等最新話題發(fā)表了演講。除大會發(fā)言和研討會之外,大會還設立“科學圓桌會議”,讓新入行的科學工作者能與大會演講人就其科研工作進行直接互動并獲得反饋。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