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主任楊峻
日英雙語班 打造國際化人才
孫佳音老師介紹,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1-2學年的課程主要以日語基礎學習為主,開設的課程包括日語聽力、日語精讀、日語會話與寫作、日語視聽說、日本概況等,“從第3學年開始將增加日語口譯、筆譯,以及日本文學、日本時事討論等更加實用、專業(yè)的學習內容”。
“日語系每年還會開設一個日語+英語復語教學班,以日語為主,英語為輔,這些學生除了學習基本的日語課程之外,還需要學習英語精讀、英語聽說、英漢口筆譯、英美文學等必修課”,楊峻老師表示,“這對學生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的招生情況非常良好”。
日籍老師在多媒體教室授課
首創(chuàng)2+2合作辦學 畢業(yè)可獲中日雙學位
楊峻老師告訴記者,2001年,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成為國內第一所開設日語“2+2”合作辦學班的院校。學生從第2學年下半學期開始,可以申請前往日本北陸大學、帝京大學、杏林大學、關西外國語大學、文京學院大學進行學習,后兩年完成在日本的經濟、法律等專業(yè)學習后,可獲得北京語言大學和日方學校頒發(fā)的雙學位證書。
“這個機會特別難得,身邊的很多同學都申請了,我也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去日本留學。”日語系大二學生、現(xiàn)任日語系學生會主席李露說。“在日本讀完兩年大學之后,可以繼續(xù)申請日本的大學院(研究生院),而且比在國內方便多了”,孫佳音老師補充道,“我們學校很多2+2的學生后來都去了早稻田大學等名校讀研”。
據悉,學校還與大阪大學、東京外國語大學、金澤大學等日本著名高校簽訂了交換留學協(xié)議,學生可申請前往日本進行為期1年的學習。學習期間學生只需承擔生活費和住宿費,無需另交日本學校的學費。此外,暑期還將不定期舉辦赴日短期研修。
日本留學生眾多 得天獨厚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
北京語言大學被稱為“小聯(lián)合國”,擁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在校留學生人數甚至超過了中國學生的人數。李露告訴記者,系里每月都會舉辦一次“中日交流會”。“中國學生和日本留學生可以自由申請參加交流會,一個中國學生搭配一個日本留學生,在學;蛘呷ヮU和園等公園,通過一起做游戲、完成任務的方式,學日語、學中文,交朋友”。
此外,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區(qū)學院路的北京語言大學,還是“北京學院路地區(qū)高校教學共同體(簡稱學院路共同體)”的成員學校之一。學院路共同體成立于1999年6月,發(fā)展至今已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20余所學校加入其中。北京語言大學的學生同時可以選修其他成員學校開設的課程,學分各校均與承認。
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口譯大賽頻頻獲獎
除了上述“中日交流會”,日語系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迎新晚會,以及大型文化體驗交流活動“日韓學園祭”。“5月20日剛剛舉辦了第五屆日韓學園祭,日本駐華大使館新聞文化中心一等秘書官菊池信太郎也出席活動。本校和從外校邀請的樂隊等表演了精彩的節(jié)目。臺下還設置了很多美食、手工產品的展臺,都是學生親自動手制作的。”楊峻老師表示,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充分得到了鍛煉并體驗了日式校園文化。李露稱,學生會為這次學園祭將近準備了半年時間,這是日語系和韓語系的年度盛事。
同聲傳譯是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的特色教學內容,該系學生在全國范圍內舉辦的演講比賽、口譯大賽中取得了眾多優(yōu)異的成績。楊峻老師告訴記者,自2011年起,每年的全國口譯大賽獲獎名單中都能找到北語日語系學生的名字。其中,在2011年和2013年的比賽中,日語系的學生包攬了中日同聲傳譯、交替?zhèn)髯g組一等獎,2014年再次榮獲了中日同聲傳譯組一等獎。
畢業(yè)生都去哪兒了?
楊峻老師表示,在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的畢業(yè)生中,有多人考入東京大學、京都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日本著名學府的研究生院繼續(xù)學習,也有多人在中國或日本的大型企業(yè)就職。孫佳音老師提供給記者的一份畢業(yè)生匯總表顯示,以日語系2011級某班為例,29名學生中選擇就業(yè)的有18人,其中在中國就職的有17人,日本1人;選擇繼續(xù)深造的有11人,其中在中國大學讀研究生的有3人,日本大學有6人,歐美大學有2人。
此外,人民網還聯(lián)系到幾位從北京語言大學日語系畢業(yè)的學生。目前就職于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的史趙倩,從2001年入學起,在北語日語系一呆就是7年。史趙倩說,“我在北語度過了本科和研究生的7年時光,對北語有著很深的感情。北語把我領進日語的大門,不僅教給我聽說讀寫的能力,其‘小聯(lián)合國’的國際化環(huán)境還培養(yǎng)了我的國際交流的能力,為我現(xiàn)在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對北語的感激無以言表”。1993年考入北語日語系、現(xiàn)任阿爾卑斯(中國)有限公司人事總務部部長李金華也表示,畢業(yè)19年,現(xiàn)在回想起來最大的收獲,便是學生時代潛移默化培養(yǎng)的國際意識。“北語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有個性,有國際意識,面對外賓時落落大方,可以把外語當成母語,很自然地進行交流”。
受益于 “2+2”辦學制度,在北語學習了兩年之后前往日本讀書的叢龍崴,目前已經是日本青山學院大學法學部的一名講師了。他表示,在日本留學工作已經十年有余,卻從來沒有為身為外國人而感到苦惱。“這種國際化的適應能力是我從母校得到的最好的恩賜。”
除了對北京語言大學國際化的教學環(huán)境贊賞有加之外,畢業(yè)生們也十分感激老師們的培養(yǎng)。“日語系的老師們德才兼?zhèn),各有所長,亦師亦友,從日語語法到日本文化,畢業(yè)后同學們至今津津樂道,甚至還記得老師們授課的細節(jié)”,史趙倩說。大二在讀的李露也表示,“日語系的老師們不僅是老師,更是朋友。我們剛入學就互相加了微信朋友,無論在課堂上還是課下,隨時有疑問隨時都能夠得到解答”。史趙倩表示,希望學弟學妹們珍惜大學時光,珍惜北語的語言環(huán)境,學好語言,更學好文化,交到更多的朋友,為人生積累更多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