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現(xiàn)隸屬于工業(yè)和信息化部,是一所理工為主、工理管文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高校,首批設立研究生院,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行列。研究團隊依托“光學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2016學科評估A類)及“光機電微納制造”北京市交叉重點學科,擁有“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光電成像技術與系統(tǒng)”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混合現(xiàn)實與新型顯示”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超常規(guī)光電圖像獲取、處理和顯示技術”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等平臺,具有完善的實驗條件及設備平臺。
二、團隊介紹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王涌天教授(長江學者、杰青、973首席)團隊、黃玲玲教授(青年長江、北京市卓青、霍英東基金獲得者、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室招聘博士后和科研助理若干名。該研究室致力于微納光學、衍射光學、全息成像等領域的前沿及應用研究,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項目等,研究成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Laser Photonics Review,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Photon.、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Nanophotonics等國際重要期刊發(fā)表,擁有優(yōu)越的研究條件、充足的研究經(jīng)費和一流的平臺設備。
三、主要研究領域
微納光學、微納加工、非線性光學、信息光學、人工智能
四、基本要求
1、近年獲得(或即將獲得)博士學位,具有微納光學、微納加工、非線性光學、信息光學、人工智能等相關背景;
2、品學兼優(yōu)、身體健康,年齡在35歲以下;
3、具有良好的發(fā)展?jié)撃芎洼^強的團隊意識,在相關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fā)表過一定數(shù)量相關文章。
五、福利待遇
1、“博新”計劃博士后:年薪40萬;團隊崗博士后基礎年薪30-40萬;科研崗博士后:年薪25-30萬;來自世界排名前100名海外大學的博士畢業(yè)生、外籍博士額外給予培育津貼6萬/年;
2、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課題補助,同時享受研究室優(yōu)厚的科研獎勵,其他政策參照北理工博士后管理辦法;
3、成果優(yōu)秀者,通過考核優(yōu)先推薦留校任教;
4、提供出國訪問交流,根據(jù)項目需要在國外相關實驗室開展工作。
六、工作地點
北京理工大學中關村校區(qū)(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南大街5號)
七、應聘方式點
申請者請將本人簡歷發(fā)送至:huanglingling@bit.edu.cn(黃老師);
郵件請注明“應聘黃玲玲研究室博士后/研究助理”。簡歷中應包括主要個人信息、教育經(jīng)歷、工作經(jīng)歷、個人近照、獲獎情況、以及發(fā)表文章列表等;
附:王涌天教授簡介:
王涌天,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和計算機學院教授,博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混合現(xiàn)實與新型顯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光學工程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科技部云計算和大數(shù)據(jù)國家重點研發(fā)專項專家組副組長,國家信標委虛擬現(xiàn)實與增強現(xiàn)實標準工作組組長,北京圖象圖形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和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計算機學會理事,并先后被國際工程光學學會(SPIE)、英國工程技術學會(IET)和美國光學學會(OSA)評選為會士(Fellow)。長期在技術光學和虛擬現(xiàn)實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有關科研成果先后獲得國家科技技術發(fā)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各1項,省部級技術發(fā)明和科技進步獎多項;發(fā)表專著2部、譯著2部、論文400余篇,編輯國際會議論文集20部;授權國際發(fā)明專利5項,國家發(fā)明專利100余項。
黃玲玲教授簡介:
黃玲玲,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首批“特立青年學者”、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學家、霍英東基金獲得者、中國科協(xié)青年人才托舉計劃、北京市科技新星。主要從事微納光學功能器件及物理機制研究,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 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Laser Photonics & Review等國際頂級期刊。研究工作獲多家國際學術媒體(如Physics World、Nanotech web、E&T:Magazine、SPIE Newsroom、Phys.org等)及學術期刊(如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Materials等)的重點評述、大幅引用和亮點報道。受邀做學術會議特邀報告15次(任分會主席3次)。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國家基金委國際合作項目、面上項目、青年項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十余個項目。獲得中國儀器儀表學會金國藩青年學子獎,博士論文獲首屆全國光學工程學科優(yōu)秀博士學位論文。擔任中國光學學會全息專委員會委員,國家基金委、教育部學位中心通訊函評專家,Advanced Materials、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等14個SCI期刊審稿人。
為防止簡歷投遞丟失請抄送一份至:boshijob@126.com(郵件標題格式:應聘職位名稱+姓名+學歷+專業(yè)+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
中國-博士人才網(wǎng)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wǎng)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chǎn)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