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鄭州12月9日電(記者李麗靜)來自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消息,近日,中科院專家應邀來到洛陽,對新發(fā)現的2600年前戎王級大墓(編號M15)進行骸骨樣本采集,以便通過提取相關的DNA信息,探尋陸渾戎這一族群與中原人群的融合、互動行為,為民族融合提供更多參考依據。
近日,一座春秋時期戎王級大墓在河南洛陽徐陽墓地被發(fā)現,進一步印證了2600多年前陸渾戎遷徙、融合的歷史。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為探索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的民族融合與發(fā)展,邀請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付巧妹團隊對這座王級大墓進行DNA取樣。
實地取樣中,專家優(yōu)選顳骨與牙齒提取DNA。據介紹,顳骨中有一個封閉的三角空腔,有助于DNA存留;牙齒有堅硬的釉質保護,存在DNA的可能性也較大。
據介紹,對這些樣本的深入評估大致需要2至3個月時間。付巧妹團隊希望通過探尋徐陽墓地陸渾戎族群的相關DNA信息,尋找文化交融背景下其與中原人群是否已有行為上的融合,比如雙方是否通婚?墓室里的陸渾戎是不是“混血”?付巧妹說,“陸渾戎墓地出現在洛陽這樣的中原腹地,比出現在別處的研究價值更高,對破解民族融合的基因密碼提供了更多內容,期待后續(xù)研究能有更大的收獲。”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