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為光榮的煤炭事業(yè)奮斗終生。”作為中國煤炭領域的第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80多歲的山東科技大學教授、中國實用礦山壓力理論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宋振騏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懷揣著在祖國建設事業(yè)中大顯身手的壯志豪情,如今,宋振騏依然在全國各地奔波,奮斗在自己一生喜愛的“礦山”“煤井”的科研、生產、教學一線。
雖已是耄耋之年,宋振騏的工作日程表仍然滿滿的:2020年6月以來,出席了GB/J-SDL科學實驗室綜合項目專家咨詢會;參加了中國礦業(yè)知識產權聯(lián)盟工作匯報視頻會議;到棗莊礦業(yè)集團、臨沂礦業(yè)集團、寧夏煤業(yè)集團現場指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宋振騏在礦山壓力與巖層控制方面的研究,使我國的采礦科技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他先后獲得了“全國優(yōu)秀科技工作者”“全國煤炭工業(yè)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向一線要解決難題的方案
大學畢業(yè)后,因為成績優(yōu)異,宋振騏留校任教。他沒有安于做象牙塔里的教書匠,而是帶學生下礦井勞動實踐,在一線發(fā)現解決制約生產的一個個瓶頸問題。
一次,宋振騏參與搶救被頂板埋住的工人時,萌發(fā)了向礦山壓力抗衡的念頭。
此后數十年,他深入峰峰、平頂山、淮南、開灤等礦區(qū)現場實踐,不斷探索著礦壓之謎。宋振騏聽說開灤范各莊礦為搞“三下”采煤,曾從地面往下打了十個鉆孔,每個孔十多個測點,測出了大量數據,他如獲至寶。有一年夏天,他帶領16名學生到范各莊礦實踐。利用這些珍貴的資料,帶著學生日夜苦干兩個多月,分析了十幾萬個數據,摸到了巖層運動的規(guī)律。隨后,他寫了“范各莊礦上覆巖層運動的基本規(guī)律”論文,奠定了他的礦壓理論基礎。
宋振騏說,生產一線就是他最大的實驗室,這是開展研究的寶地。
兗州第一對南屯煤礦發(fā)生近百米工作面塌垮的大事故時,宋振騏不顧頂板來壓時刻驚雷般的聲響和塌垮危險,搶奪并整理分析了30多萬個頂板活動數據,終于摸清了開采頂板運動的規(guī)律,找到了需要控制的巖層范圍和控制的辦法;南桐礦務局魚田堡礦5年垮塌工作面總長達3000多米,嚴重威脅生產,宋振騏深入現場實測研究,改變了支護方式和支護手段,排除了長期不斷的頂板事故和沉重的經濟負擔……
通過長期煤礦生產的實踐和大量礦山事故案例的分析,宋振騏提出了以研究巖層運動為中心的實用礦山壓力控制理論,在指導我國煤礦生產和重大事故災害控制方面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就,宋振騏的礦壓理論被認定為先進的科學理論體系。近40年來,被國內外廣泛推廣應用。他先后應邀到美國、德國、日本、波蘭、瑞典等國家參加國際會議和進行講學活動。
被譽為值得中國自豪的專家
震動全國的松樹鎮(zhèn)礦瓦斯爆炸事件已經過去近40年,此事至今讓宋振騏記憶猶新。宋振騏說他應邀去事故現場進行礦壓觀測,在成功對頂板來壓進行預測預報的基礎上,實現了由傳統(tǒng)刀柱采煤方法向長壁工作面連續(xù)推進采煤方法的過渡。成功控制了堅硬的頂板,消除了瓦斯積聚爆炸等事故隱患……
就這樣,哪里有險情,哪里有難題,他就到哪里去戰(zhàn)斗。每年,宋振騏有二百多天都在煤礦現場。在四川南桐、山東柴里、徐州義安等礦上連續(xù)打了幾個漂亮仗,不僅解決了那里的危難問題,而且取得了豐碩的經濟成效。為此,國內外知名學者稱贊宋振騏是“值得中國自豪的專家”。
歷史的鏡頭回到30多年前,在開灤召開的全國機械化采煤會議上,時任煤炭部副部長的葉青把協(xié)助北京門頭溝礦改革采煤方法的任務交給了宋振騏。
這個礦的采煤方法不僅丟煤多、掘進率高、坑木消耗大,而且很不安全,更無法實現機械化開采。有朋友勸他:“老宋,這可是個30多年沒有啃下來的硬骨頭,小心弄不好砸了牌子。”他卻想,門頭溝礦在首都郊區(qū),落后的采煤方式帶來的損失表現在經濟上,還會表現在國家科技實力上。他表示,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
宋振騏帶隊進礦。有人提出疑慮:“英國人、蘇聯(lián)人都沒解決的難題,他們能行?”宋振騏向礦上的同志廣泛宣傳礦壓理論及改革采煤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
經過兩個月的苦干,他們幫助門頭溝礦設計和采用的長壁工作面頂板控制方案取得了成功,結束了傳統(tǒng)刀柱式開采沖擊地壓頻發(fā)的歷史。一位礦工感慨地說:“中國人有志氣,有能力,外國人辦不到的,我們能夠辦到。”
盡力傳授煤炭開采知識
科學的道路永無止境,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實踐永不停息,即使是退休以后,宋振騏仍在創(chuàng)立院士工作站,組建創(chuàng)業(yè)園區(qū),積極建言獻策,獎掖后學,扶持新人。作為山東科技大學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帶頭人,宋振騏帶領博士生,為本科生、碩士生開辦講座,傳授煤炭開采技能知識。
宋振騏拿出自己的積蓄,設立“院士獎學金”,每年資助貧困優(yōu)秀大學生,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為祖國建設多出一份力。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近年來,宋振騏又在海底采煤相關研究取得突破。在中國第一座海底煤礦——北皂煤礦誕生后,他多次給予技術支持和建議。宋振騏認為,海下采煤標志著我國煤炭資源開發(fā)進入了一個向海域進軍的新階段,對提高我國在國際煤炭技術市場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戰(zhàn)略意義。
如今,宋振騏仍奔波于全國各地,為探索地下黑色寶藏的秘密繼續(xù)奮斗。
中國-博士人才網發(fā)布
聲明提示:凡本網注明“來源:XXX”的文/圖等稿件,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及方便產業(yè)探討之目的,并不意味著本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文章內容僅供參考。